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防务技术》2022,18(12):2141-2149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ERA) is currently being actively developed as a protective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against ballistic threats such as kinetic energy penetrators and shaped-charge jets. Considering mobility, the aim is to design a protection system with a minimal amount of required mass. The efficiency of an ERA is sensitive to the impact position and the timing of the detonation. Therefore, different designs have to be tested for several impact scenarios to identify the best design. Since analytical models are not predicting the behavior of the ERA accurately enough and experiments, as well a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too time-consuming, a data-driven model to estimate the displacements and deformation of plates of an ERA system is proposed here. The ground truth for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i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at are validated with experiments. The ANN approximates the plate positions for different materials, plate sizes, and detonation point positions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in real-time. In a future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from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RA with a given threat. Then, a measur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ERA can be calculated. Finally, an optimal ERA can be designed and analyzed for any possible impact scenario in negligible time.  相似文献   
992.
激光或GHz以上的高频链路的应用将导致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网络链路数据容量的增大,大容量数据链路的间歇性中断将严重影响数据的传输效率。针对DTN网络中大容量数据链路频繁中断和节点的剩余缓存空间剧烈变化的问题,提出在DTN路由算法上增加拥塞状态预测机制和易中断链路判定机制,根据节点的拥塞程度定义惩罚函数,缓解链路中断和节点资源受限导致的拥塞。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可以有效提高DTN网络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993.
银河仿真工作站实时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银河仿真工作站与共享内存实时网络的实时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 ,介绍了银河仿真工作站与实时网通信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并且描述了一个在YHSIM仿真程序中实现与实时网通信的例子 ,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证明 ,该技术能有效地用于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半实物仿真  相似文献   
994.
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应用到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从而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95.
武警院校图书馆要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着眼点,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并通过各项措施保障优质信息服务,达到创建武警高校名牌图书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在工程院校网络文化构建中,充分发挥伦理教育功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程伦理教育作为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交叉结合的新学科,要求高校尤其是工程院校在网络文化构建中,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学科交叉配合,培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997.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导弹自动驾驶仪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分析了某型导弹自动驾驶仪的结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自动驾驶仪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提出了用Gauss(高斯)函数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方法,再用处理后的数据训练RBF神经网络。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自动驾驶仪的故障,为自动驾驶仪的故障诊断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Zigbee协议标准,对押运信息感知监测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结合的押运信息感知监测系统架构;设计了押运感知监测网络中感知节点的软硬件,并且对网络感知节点软硬件功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的武器装备研制费用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灰色GM(0,N)模型对研制费用进行预测,利用LMBP神经网络对预测误差进行了模拟与修正,实例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有效地进行防空作战部署,确保重点目标不受或少受损失,以防空作战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针对目前多平台协同防空作战中目标威胁评估问题普遍存在的不足,从舰艇编队的整体角度出发,运用概率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编队协同防空目标威胁评估问题的数学模型,给指挥员提供了正确决策。通过实例验证,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